•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学习落实好《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2019-04-23
  •  

    贺善侃 教授
    上海市“东方讲坛”讲师团讲师、东华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讲师团成员

     

    近期,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统称“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准则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高度肯定,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尊重。但是,也有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认真履职尽责,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

    最近,有两个事件影响特别大:

    一是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该行为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

    二是翟天临学术不端行为。今年216日,北京大学发布关于招募翟天临为博士后的调查说明。说明称,经调查发现,在翟天临进站材料审核、面试和录用过程中,合作导师、面试小组和光华管理学院存在学术把关不严、实质性审核不足的问题;同时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决定对其退站处理。因“涉学术不端”陷入舆论漩涡的翟天临14日在微博发表致歉信,对其行为深感自责和内疚。

    这两个案件提醒我们,师德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结合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根据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不同特点,分别提出十个方面的准则要求,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

    制定这十项准则,目的在于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下我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制定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第一标准”,就是学术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师德师风不好,不能算合格老师。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一切环节,都要突出师德把关,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罗素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作为教师更是如此。

    有人算了一笔帐:假如一个教师没有社会平均的道德水平、甚至没有最基本的道德水准,再假如他(她)一生当了30年教师,那么,他(她)一生就可能影响了30批学生的道德水平,而这30批学生则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中华民族道德水平100年。所以说,教师的道德问题,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家庭的事、甚至也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事,而是国家的事、民族的事、未来的事。

    教师是高校的镇校之宝,是高校的“关键少数”,也是高校德之本、学生德之源。一所高校教师的总体道德水平不仅代表了该校的道德水平,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校学生的道德水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习近平指出: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二,制定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体现了师德是教师素质灵魂。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准则强调要以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实,要撤销其所获荣誉、称号,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录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任何学校不得再聘任其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这条举措正是体现了师德是教师素质灵魂的精神。

    第三,十项准则概要地规定了师德的基本要求,并体现了可操作性。

    师德的基本内容为:严谨治学,科学育人;热爱学生,以情育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协作,共同育人;敬业乐教、勤业精业,职业育人

    师德由敬业纬度、育人纬度、师表纬度和师风纬度构成。敬业纬度表示一个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育人维度表示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师表维度表示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品行;师风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作风。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理应把爱心倾注于整个职业生涯中。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是“师爱”。

    准则把“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列为重要内容,正是体现了师德的核心。

    师德的基础是诚信观,“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这些本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做教师的根本。

    《论语》记,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

    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不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教师成为诚信的楷模,才能培养出忠诚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学子。

    师德的保障是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甘于清贫,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准则规定:“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积极奉献社会”。这些都是对教师理想信念方面的要求。

    师表、师爱、师风是一个有机整体。师德通过师表、师爱和师风得以体现,师表、师爱和师风是师德的载体,没有师表、师爱和师风,师德就是一句空话;师表、师爱与师风也不可分割,师风是表达师爱的具体途径,师爱是良好师风的根本保证;而同样,没有良好的师风,师爱也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师表正是师爱和师风的具体体现。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践履高尚师德的四个环节。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一种精神境界,体现了人民教师应有的崇高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是具体的行为规范,体现了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行为品格;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是一种精神状态,体现了人民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

    教师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因而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

    总之,十项准则完整地体现了师德的各个维度,完整地规定了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牢牢记在心,并切实落实到一言一行。